我在一個大家都說其他人錯了的環境裡成長為人。我發現自己這幾年聽得最多的口頭禪是「佢好廢」、「錯哂」、「條友真係唔識」,當我參與一場聚會,開頭拉近氣氛講得最多的必然是否定其他人,接下來還有時間就各自展現個人成就。這真是簡單無比的二元對立思維:他人錯,所以我們厲害。當然這種邏輯毫不穩固,但它的確普遍,像垃圾一樣周街都是。聊天技巧其實就是如此而已,我也不否認自己有這種傾向。
我有時懷疑這是語言的缺陷,如果我們有一種表達方式,比如說按一下按鈕,就能顯出自己的價值比別人高,那樣就好。按一下按鈕,省卻似是而非的所有論調,那樣就好。多啦A夢請借我這個道具。我們往往千辛萬苦去找論據去證成他人是廢柴而我最厲害,浪費的時間足夠好好飽睡一頓,看多兩本書,看點youtube,疏通一下邏輯。
當然你後來會察覺,你不出席聚會時,你就是被指認為廢物的那人,你錯哂,你真係唔識。我想這就是這城市裡共同體運作的模樣,共同體必須通過排他來建立主體性,在場的人否定不在場的人,不參與討論的人我們盡情刨出缺點,下次你到了,我們再說別人壞話。當我意識到大多數團體的談話模式都是這樣時,我不可避免地認知到一張巨網,紋路交叉,你身處在任何一點都會被別人指認為廢物——廢柴結構主義。
從小到大,這種廢柴結構的建立,從小到大都在。當然你可以記得小學被老師點名站立無法回答問題的困窘,也可以是更久以後任何一種在群眾裡孤立出來如標本站著的無地自容。這就是集體注視的力量,鎂光燈,在廢柴結構下每人都被光線直接射成廢柴。每人都有權利操作光線,每人都是廢柴,所以開燈者會自覺厲害。我們庸庸碌碌,很可悲地自知軟弱,蜷縮而行,但在認知以外之處仍會被翻出所有缺點,所有,讓我有時甚至驚歎原來這一點都可以備受攻擊。
這就是我所認知的香港,有人熱愛這座城市,熱愛到開著大燈去照城裡所有不潔。光線互相照射,維港幻彩詠香江。有人如我並不,如同陰影,因為我總是扭動掙扎著想擺脫廢柴結構,我們沒有一種比較正向的言語模式了嗎?我們除了笑柒/屌柒別人沒有任何可說的話了嗎?就我所知好像真的沒有,我們要麼展現自己的價值(請盡快研發省卻這步驟的按鍵),要麼自我批評,要麼批評別人垃撚圾。我一直很好奇香港人,尤其我這一代網民,的精英心態是如何建構的,我們這麼慘,以前的美好也不屬於我們,就憑著這種語言邏輯嗎,我總是很疲憊地觀察著人,但並沒什麼我是可以理解的。今天及以後,我還是那樣否定著人,並且被否定時忍氣吞聲。